要看到“村民指引游客逃票”背后的真问题
2025-07-14 15:18:02? ?来源:东南网 责任编辑: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|
近日,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,运营方因门票问题和村民产生分歧。当地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,提醒游客不用买门票,并在景区入口通道张贴告示,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免费入村游玩。(7月13日《极目新闻》) 村民指引游客“逃票”,不只是为了让游客省钱,更是在表达权利被忽视、参与被剥夺的抗议。村民不是景区的“局外人”,而应是制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,是古镇景区的共建者、共享者。 从市场逻辑看,景区管理需要运营成本,合理收费无可厚非。但瑶里古镇不同于封闭式主题公园,古镇不是“造景”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“活态古村”,村民世代居住,生活仍在延续。将整个村落一刀切地纳入收费区,不仅模糊了公共文化遗产的属性,也伤害了村民与游客的正当权益。 只有从共建共享出发,才能为问题寻找更稳妥的出路。首先,景区规划和管理不能“一厢情愿”。制定收费政策前,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,设立利益协调机制,让政策制定过程公开、透明、有参与。其次,应合理划分“生活区”与“景观区”,保障村民日常出行、亲友往来不被扰动,也为游客提供明确清晰的参观路径,避免管理模糊带来的对抗风险。 更进一步,还应探索“共享收益机制”,将景区收益的一部分回流至村集体,用于基础设施改善、居民补贴、公共服务支持等,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“旅游红利”。只有利益共享、责任共担,才能打破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,真正凝聚起建设古镇、保护遗产的合力。 当前不少地方在文旅开发中,仍习惯“自上而下”的治理模式,以为建设了牌坊、设了门票、贴了宣传语,就能撬动旅游经济。如果任由资本驱动脱离民意,景区也终将沦为“空壳景观”,游客来了又走,留下的不过是一地冷清。 文化遗产不是冷冰冰的石墙砖瓦,而是活生生的乡土记忆;景区管理也不应只问经济效益,更应讲究情感温度。只有在“看得见人”的基础上谈管理,才能实现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发展愿景。 从这个意义上说,瑶里古镇的问题,既是一次管理冲突的警示,也是一面照见当下文旅发展盲区的镜子。我们不妨放慢一点脚步,放低一点姿态,在与村民同坐一条长凳、共饮一杯清茶中,找回共识的起点。 所以,我们要看到“村民指引游客逃票”背后的真问题。归根到底,化解票务之争不该是封堵,而应是沟通与协商;治理的人本逻辑,也不是你进我出、彼此对立,而是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。(孙维国)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申博sunbet官网: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fjsen.com 申博sunbet官网: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